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资银行执行主席蔡洪平
2月13日,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资银行执行主席蔡洪平在亚布力论坛期间接受腾讯财经专访时表示,国企改革需要一些“楞头青”,需要不怕死的精神,早年创业的企业家已经有了财富积累, 越有钱越胆小,这是普遍规律。中国经济已经过了短缺经济期,已经到了过剩经济。第二经济期里面不是简单增长而是要整合。他认为国企改革,越是不怕死的越是不会死。虽然上市公司因要考虑股东利益可以不闯,但是集团可以闯。
首先应该“闯”的应该是服务型的国有企业。比如金融、航空、医疗服务,服务业需要人殚精竭虑;众口能调,而不是难调;跪在地上的服务精神;挖空心思;不断超越残酷竞争,这五大要素是国企不具备的,这一类企业通通可以拿出来,或者变成混合所有制,或者国企完全退出。
“中外合资是混合所有制,不是我们所说的混合所有制。我们说的混合所有制是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我认为混合所有制是股权相对摊薄到相对低的平均水平,才能实现真正的混合所有制。”蔡洪平表示,混合所制并不见得是一个民企把国企吞掉,而是非国有的成分,可能是共同基金为主。所以民间大量的钱应该参与共同基金来进去,由社会人士或者专业人士管理基金。
共同基金进入以后,董事会若要发挥作用,必须要解放国有企业管理者。除了一些国家核心战略安全的行业以外,竞争性行没有必要党管“干部”。蔡洪平认为, CEO、职业经理人完全市场聘任,以市场方式来约束和激励。
蔡洪平认为,国企业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国企里面的优秀人才甚至比非国企的人才多得多。他们的国家使命责任心、行业经验,专业知识、道德水平相对突出。如果让国有企业人才的活力得到解放,会产生庞大的生产力。
他指出,如果国企实行混合所有制,可以有党的组织、党的影响,这是中国的特色,但党不一定要管干部。党可以在企业中发挥作用,但不应领导作用。企业家三个要素,第一对资产负责,对投资人负责。第二对经营的业绩负责,第三对社会负责。只要符合这三个标准即可。
他表示,目前国有资产的管理走向股权经营和资产经营的方式去做是正确的,出资人管的是投资回报率。第一,投什么行业,或者持有什么行业的股票,有些要退出,有些要进入,投资和套现资产的配置要管,这是第一个要素。第二,作为出资人,作为控股股东,要选择很好的管理层,或者通过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或者管理委员会的人来实施这样的管理。控股权是建议权,绝不是直接任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