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服务网-王振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从“国企的婆婆”入手
热点聚焦
联系我们
热点聚焦首页 > 热点聚焦
王振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从“国企的婆婆”入手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2-09  浏览量:930  来自: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日前在《求是》杂志撰文透露,国资委正在抓紧修改国有企业改革意见。中国经济网网友王振峰认为,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前提下,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作用的国有经济,要想达到“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一重要目标,改革首先就应从国有企业的“婆婆”入手。

    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决定》60项改革议题中令人强烈关注的一大改革方案。1979年,“扩大企业自主权”成为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的肇始,从而掀起“第一波国企改革高潮”。本次三中全会,提出了明确国企产权、政企分开、特许经营、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以及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允许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等重要内容,这也预示着中国的国有企业将进入“第二波改革高潮”。

    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那么国有企业改革则可以被视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国企改革不但事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而且其改革的深入与突破,将能更好地引领其他领域的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而如何做到“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并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就需要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就需要对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完善”,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那么,国有企业改革无疑是深化经改的一大重点任务,而且是一场要敢于超越与突破的改革“攻坚战”。 

    国资委副主任的文章透露了一些国企改革的大致思路,其中有的是《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的,比如改革的主要内容等;也有的是改革的思路与规划,以及一些操作性的意见。例如下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采取的四种形式,特别是令人关注的“引入投资者、股权多元化”举措。

    笔者认为,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前提下,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作用的国有经济,要想达到“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一重要目标,改革首先就应从国有企业的“婆婆”入手。假如国资国企的监管体系不变革、不完善,不超前一步改革,谁来保证下一步的国有企业改革能体现市场化的要求?旧有监管体系里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以前存在的效率不高、管理落后、贪污腐败等沉疴,如何下手解决?体制机制因素无疑是国企深化改革之路上必须理顺、调整、优化的关键性环节。

    国企改革旨在兴利除弊,而如何不断增强活力就在于提升效率。之前“中企联”曾经有一项调查,国企和民企的效率相差50%,在资产利润率一项,民营企业达3.5%以上,而国有企业仅有1.89%。那么国企经营水平和效率的提升从哪里来?现有的国企管理体制恐怕是有问题的。另外,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单位,“一管就死,不管就乱”的老毛病也并未解决。怎么按照市场规则来管理监控国有企业,是否也应成为国企“婆婆”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

    至于国企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有人提出借鉴新加坡淡马锡的控股模式,也有人建议采取其他形式。笔者认为,无论如何,改革方向路径的规划和设计,要“开门接策”,万万不能“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

    我们要解决的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管理腐败等问题。过去二十多年来那些承包制、股份制、厂长经理负责制等改革措施只解决了局部性的问题,尚无法撬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必须处理好国企、民企以及各种所有制经济企业之间的关系,建构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破除垄断并实现政企分开。我们要敢于用改革的刀子去调整和优化各种利益格局,直面深化改革路上的种种阻碍,不回避迁就。改革的成效来自于改革的魄力和勇气,新一波国企改革必须敢于超越与突破。

关于我们 | 热点聚焦 | 新闻动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1 北京华信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1030193号-1  E_mail:putiyongxin@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21号   电话:010-84256997 邮编:10010